光伏組件支架基礎上作用的荷載主要有:支架及光伏組件自重(恒荷載)、風荷載、雪荷載、溫度荷載及荷載。其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風荷載,因此基礎設計應保證風荷載作用下基礎的穩定,在風荷載作用下,基礎有可能出現拔起、斷裂等破壞現象,基礎設計應能保證在此作用力下不出現破壞。鉆孔灌注樁基礎:成孔較為方便,可以根據地形調整基礎頂面標高,頂標高易控制,混凝土鋼筋用量小,開挖量小,施工快,對原有植被破壞小。但存在混凝土現場成孔、澆筑,適用于一般填土、粘性土、粉土、砂土等。
光伏電站抗風能力絕大部分由光伏支架所決定。理論上光伏支架的抗風能力為216千米/小時,光伏跟蹤支架抗風能力150千米/小時(大于13級臺風)。抵御臺風,首先需要有很牢固的光伏支架。因此,光伏電站一定要加強地基、支架,同時要保證組件邊框強度。這就需要有針對性的選址設計,嚴控產品質量,合理計算風壓、雪壓等。戶用光伏系統的配重一般為水泥基礎,水泥基礎要充分考慮建筑物的載荷,同時要滿足抗風載和抗雪載的要求,一般情況下,會以當地50年一遇的風壓為標準進行設計,對水泥基礎的重量及混凝土強度都有嚴格要求。
雙面組件的支架需要進行特殊設計,合理安排布局。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雙面組件都是雙玻結構,其沒有螺栓孔,只能采用壓塊式安裝;其次支架的主梁和檁條在設計時必須避開組件的電池片位置,以免遮擋雙面組件的電池背面。不僅是固定式支架,在雙面組件跟蹤系統設計中,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。在這種安裝方式下,單軸跟蹤系統的旋轉軸貫穿所有組件背面的中間位置。雙面組件的背面會被單軸跟蹤系統的旋轉軸嚴重的遮擋,所以這種單列布置的跟蹤系統是非常不適合雙面組件系統的。